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单选题)与活期储蓄相比,利息有一定优越性,但又可以随时支取的人民币储蓄存款是:
A.定期储蓄
B.零存整取储蓄
C.教育储蓄
D.定活两便储蓄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 (单选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必须坚持,但在推进过程中也要注意解决简单以票取人、拉票行为蔓延和干部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等问题。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本着增强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的原则,既要保证覆盖面,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既要看得票情况,又要对得票情况作具体分析,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平时了解、年度考核和民意调查等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避免评价干部简单化。
根据文意,选出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原则
B.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是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
C.测评结果与平时了解和民意调查的结合,是加强群众监督的具体体现
D.确定测评参加人员范围会损害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3、(单选题)抱负水平是指一种想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需求。个体从事某一实际工作之前,其内心会预先估计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向此目标努力,假如工作的质与量都达到或超过了自己预定的标准,便会有一种成功感,否则就有失败感、挫折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种心理中符合抱负水平的是:
A.部分建筑商无视国家的法纪,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
B.在张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试验田里的稻苗结出了饱满的稻穗
C.老赵年轻时曾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D.小王每天都按照工作计划表的要求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从不拖沓
第四部分 数量关系
4、(单选题)1,2,5,3,4,19,5,6,( )
A.61
B.51
C.41
D.31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5.1、 (单选题)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A.566.4万人
B.708万人
C.720万人
D.900万人
5.2、 (单选题)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A.38.1∶27.8∶34.1
B.39.6∶27.2∶33.2
C.44.8∶23.1∶31.4
D.44.1∶27.8∶28.1
5.3、 (单选题)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A.6.3%
B.12.6%
C.8%
D.18.1%
5.4、 (单选题)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C.城镇就业人员
D.乡村就业人员
5.5、 (单选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B.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C.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
D.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2023年国考公务员培训课程
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
火热报名中!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
备考网课最低99元!
2017-2022年会计继续教育火热办理中...
学历提升(高起专、专升本、在职研)!
2022年烟草招聘考试课程报名!
8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已开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更多精彩,右边扫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获取呦!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
第二步,定活两便储蓄是一种事先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的储蓄存款,是银行最基本、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户可随时存取款,自由、灵活调动资金,是客户进行各项理财活动的基础。
因此,选择D选项。
2、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避免评价干部简单化”,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但是并不能看出“会损害群众的参与热情”,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3、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做到某种质量标准;
②从事某一实际工作之前;
③预先估计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向此目标努力;
④达到或超过自己预定的标准,则有成功感,否则就有挫败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偷工减料是建筑商不道德的盈利行为,不属于“做到某种质量标准”,也不属于“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不符合定义;
B项:精心培育稻苗是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竭尽全力后结出了饱满的稻穗,属于“达到了自己的预定标准”,符合定义;
C项:从国外回到祖国是一种爱国的思想体现,不属于“从事某一实际工作之前”,不符合定义;
D项:按照计划表要求去工作,未体现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及时完成工作未体现“做到某种质量标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4、正确答案: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九项,优先考虑三三分组,分组情况为(1,2,5),(3,4,19),[5,6,(41)]。观察发现5=1+22,19=3+42,规律为组内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2,则所求项为5+62=41。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数列有九项,优先考虑三三分组,分组情况为(1,2,5),(3,4,19),[5,6,(41)]。观察发现5=1×2+1+2,19=3×4+3+4,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第一项+第二项,则所求项为5×6+5+6=41。
因此,选择C选项。
5.1、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为21684万人”。
第三步,根据公式,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相差年数,相差年数n=4,代入数据得,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万人)。
因此,选择D选项。
5.2、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段,“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为77995万人,第一产业为29708万人”。
第三步,观察选项发现,每个选项中的三个数字加和都等于100,求比值即可转为求每一部分占整体的比重。根据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满足。
因此,选择A选项。
5.3、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比重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三段,“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2005年增加2170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3553万人”。
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代入数据得,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比=,直除首位商8。
因此,选择C选项。
5.4、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三段,“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城镇非公有制增加4947万人”。
第三步,观察材料得,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乡村就业人员都为负增长,排除A、D选项。城镇就业增加量(31120-27331=3789万人)非公有制增加量(4947万人),且城镇就业的基期量(城镇就业包括公有制与非公有制)>非公有制的基期量,根据公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由分数性质(分子大分母小,分数值大)判定,城镇就业的增长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则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因此,选择B选项。
5.5、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直接读数。定位第二段,“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并非持续增加,错误。
B选项,直接读数。定位第二段,“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并非持续下降,错误。
C选项,直接读数。定位第三段,“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是增加并非回落,错误。
D选项,增长率计算。定位第一、第三段,“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根据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代入数据得,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的增长率
,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