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单选题) 某制币厂为纪念奥运会特制纪念金币若干枚,每枚售价20088.8元。其广告宣传主要内容为:(1)纪念币系纯金制造;(2)纪念币数量仅有2008枚。后经证实,该纪念币系金铜合金;纪念币数量为20000枚。为此,购买者与该制币厂发生纠纷。该纠纷应如何处理?
A.按无效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B.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C.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重大误解
D.按有效合同处理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 (单选题)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
A.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第三部分 定义判断
3、(单选题) 一项对某市大学生运动会的调查结果似乎存在着矛盾,当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被问及在此次运动会上的名次时,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
如果所有参与调查的运动员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下列哪项能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A.并不是所有未回答者的名次都在百米决赛的前20%以外
B.其余40%的回答者百米决赛的成绩都在前20%之外
C.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有80%的人成绩不理想
D.百米决赛成绩较差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调查
第四部分 数量关系
4、(单选题) 某商场举行周年让利活动,单件商品满300返180元,满200返100元,满100返40元,如果不参加返现金的活动,则商品可以打5.5折。小王买了价值360元、220元、150元的商品各一件,问最少需要多少钱?
A.360元
B.382.5元
C.401.5元
D.410元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5.1、 (单选题) 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
A.2.9%
B.3.7%
C.4.0%
D.4.8%
5.2、 (单选题) 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A.19.7%
B.22.7%
C.23.0%
D.24.9%
5.3、 (单选题) 以下省份按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辽宁、山东、江苏
B.江苏、陕西、辽宁
C.辽宁、陕西、广西
D.陕西、山东、江苏
5.4、 (单选题) 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50岁以下在岗职工总人数为:
A.2194
B.14733
C.16927
D.无法计算
5.5、 (单选题) 在本次调查中,平均每个中心的中级以上职称在岗职工有多少人?
A.6.7
B.7.0
C.7.6
D.12.7
2023年国考公务员培训课程
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
火热报名中!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
备考网课最低99元!
2017-2022年会计继续教育火热办理中...
学历提升(高起专、专升本、在职研)!
2022年烟草招聘考试课程报名!
8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已开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更多精彩,右边扫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获取呦!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制币厂金币实为铜合金,且数量不是2008枚而是20000枚。这是采用欺骗、隐瞒事实的手段销售产品,属于欺诈行为,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因此,选择B选项。
2、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用拟人的方式讲述最初的生命先是有一群有机物聚在一起并产生了分工,紧接着讲述了蛋白质、DNA、RNA、磷脂分子各自负责什么,最后通过他们搭建的细胞膜将有机物包裹其中,细胞便诞生了。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句是细胞就这样诞生了且主体词为“细胞”,而文段首句是用的“可能”,因此整个文段都在论述一种假说。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3、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现象为:当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被问及在此次运动会上的名次时,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未回答者不在参与调查运动员范围内,与题干矛盾无关,排除;
B项:该项所表达的意思与题干一样,不能解释矛盾,排除;
C项:80%的人成绩不理想,和60%的人成绩在前20%,无法确定这两者的调查对象是不是一致,所以二者没有可比性,排除;
D项:成绩差的没有参与调查,说明参与调查的都是成绩好的,所以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此次比赛的前20%是可能的,可以解释。
因此,选择D选项。
4、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属于经济利润问题,属于最值优化类。
第二步,三件商品返现与打5.5折后价格对比列表分析如下:
第三步,原价360元的商品选择满返,花费180元;原价220元的选择满返,花费120元;原价150元的选择打折,花费82.5元。最少需要180+120+82.5=382.5(元)。
因此,选择B选项。
5.1、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代入数据得,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同比增速=,数量级相同,不考虑数量级,可以将1270近似看成
计算,则原式化为61×8,首两位为48。
因此,选择D选项。
5.2、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
第三步,读数可知,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四川(136家)、山西(99家)、黑龙江(96家)。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则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占全国得的比重=。
因此,选择D选项。
5.3、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排序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第三步,根据整体量=部分量/比重,则2006年各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分别为:辽宁=,山东=
,江苏=
,根据分数性质,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值大。由此可知辽宁<江苏<山东,排除A、B、D选项。
因此,选项C选项。
5.4、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直接读数。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和第二段,“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第三步,分年龄段调查对象为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并非全国的1331家,故无法推出全国50岁以下在岗职工总人数。
因此,选择D选项。
5.5、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计算中的求单平均数。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和第三段。“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第三步,根据部分量=整体量×比重,则中级以上职称在岗职工有16927×55.6%(人)。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则平均每个中心的中级以上职称在岗职工人数(人)。
因此,选择C选项。
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