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
A.因材施教
B.学而优则仕
C.启发诱导
D.学思行结合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单选题) 成语“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古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想到的是时间轴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又提示了我们道理与知识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由是而知,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反映
B.要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C.知识道理在时空里是相对的
D.运动和静止是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部分 类比推理
3、(单选题) 盲动∶一败涂地∶重起炉灶
A.超速∶风驰电掣∶按部就班
B.跟风∶鹦鹉学舌∶真知灼见
C.熬夜∶萎靡不振∶养精蓄锐
D.传神∶生动逼真∶洛阳纸贵
第四部分 数学运算
4、 (单选题) 某件刺绣产品,需要效率相当的三名绣工8天才能完成;绣品完成50%时,一人有事提前离开,绣品由剩下的两人继续完成;绣品完成75%时,又有一人离开,绣品由最后剩下的那个人做完。那么,完成该件绣品一共用了:
A.10天
B.11天
C.12天
D.13天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5.1、 (单选题) 2015年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速是:
A.8.0%
B.8.5%
C.9.4%
D.10.2%
5.2、 (单选题) 2015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最大的是:
A.上海
B.江苏
C.浙江
D.福建
5.3、 (单选题) 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表中七个省(市)平均值的有:
A.上海、安徽、福建、江西
B.江苏、浙江、安徽、山东
C.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D.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5.4、 (单选题) 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的比值大于10%的省(市)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5.5、 (单选题) 2014年福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较江苏:
A.多6.4%
B.少6.4%
C.多5.9%
D.少5.9%
2022年省考公务员培训课程
火热报名中!
2月份普通话测试报名!欲报从速!
2021年会计继续教育火热办理中...
学历提升(高起专、专升本、在职研)!
2022年烟草招聘考试课程报名!
1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报名已开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更多精彩,右边扫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获取呦!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孔子思想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说,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这句话是由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记载于《论语·子张》,不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且“学而优则仕”主要强调的是学习的目的,而非教学方法。
因此,选择B选项。
2、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由横线前“由是而知”可知,此空总结前文。由“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可知,此空应表示对“刻舟求剑”深入探究之后传达的“道理”。前文指出古人对“刻舟求剑”的认识更多的是时间轴意义,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这个成语传达出的道理与知识是不同的,紧接着由一个反问句引导出传达的道理:船是运动的,剑掉落河中,即由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我们应从状态的变化中来理解船和剑的关系。因此填入的语句应表示“要从状态的变化中理解船和剑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3、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盲动”可能导致“一败涂地”,二者属于或然因果对应关系,“一败涂地”之后需要“重起炉灶”,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不是“超速”导致的结果,排除;
B项:“鹦鹉学舌”是形容“跟风”的行为,不是“跟风”导致的结果,排除;
C项:“熬夜”可能导致“萎靡不振”,二者属于或然因果对应关系,“萎靡不振”之后需要“养精蓄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生动逼真”和“传神”都形容很形象逼真,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
第二步,赋值每个绣工的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为1×3×8=24。分段计算:①绣品完成50%时,3名绣工完成所需时间为:(天);②绣品完成75%时,2名绣工完成所需时间:
(天);③1名绣工的完成所需时间:
(天)。
第三步,共用时为4+3+6=13(天)。
因此,选择D选项。
5.1、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混合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江苏、浙江、江西税收收入分别为6610.1、4167.7、1516.9亿元,增速分别为10.1%、8.1%、9.8%。
第三步,根据混合增长率口诀“整体增速介于各部分增速之间,且偏向于基数较大的一侧”,三省的平均增速一定大于8.1%,且小于10.1%,排除A、D选项。江苏(10.1%)与江西(9.8%)混合后,增长率约为10%,且两者基期和大于浙江,故三者的平均增长率偏向于江苏与江西(10%),排除B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5.2、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2015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5519.5、8028.6、4809.5、2544.1亿元,税收收入分别为4858.2、6610.1、4167.7、1938.6亿元。
第三步,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分数比较,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得上海占比为,江苏为
,浙江为
,福建为
,结果量级一致,直除首两位商依次为88、82、86、76,占比最大的为上海。
因此,选择A选项。
5.3、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值(亿元)”一列。
第三步,收入相对大的即可高于平均值,选项中均有四个省(市),取排前四的省(市)即可。将七个省(市)按收入的大小排序为: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西。
因此,选择C选项。
5.4、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值(亿元)”,“GDP-数值(亿元)”两列。
第三步,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9.524965×10%=2496.5(GDP的10%),符合要求。同理,大于10%的省(市)还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共5个。
因此,选择B选项。
5.5、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比重计算。
第二步,2015年全国、福建、江苏的GDP分别为676708亿元、25979.8亿元、70116.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9%、8.5%。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则,可知福建基期量小于江苏,整体量一致,占比更低,排除A、C选项。根据基期比重公式,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可得2014年福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与江苏之差为
,观察
均接近于1,故原式可化为
,与B选项接近。
因此,选择B选项。
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微信